我与陈浩有一段缘分,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与我通信谈论书法艺术问题,我感到他是一个勤奋好学、善恩的青年。后来我得知他从小就爱到家庭环境熏陶的影响,尤其是他的外祖父浙江著名的书画家陈尧山先生对他的言 [详细]
一 钱锺书先生《谈艺录》开篇有言“诗分唐宋”:“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,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”;又谓,“一集之内,一生之中,少年才气发扬,遂为唐体,晚节思虑深沉,乃染宋调”。观《微斋留痕·陈浩书法 [详细]
陈君道义,曾在西南师范大学从我学兄徐无闻攻读书法硕士,毕业后分配到苏州工作。十几年来对篆刻史、印学有较系统的研究。有时他来上海敝庐问学,我觉得他治学严谨、作事认真。去年邀其合撰《点击中国篆刻》一 [详细]
我与陈君道义相识于1995年“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”上,记得他提交的论文在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,荣获了“优秀论文奖”。可见他的印学研究在当时已达到一定的水平。研讨会谈论 [详细]